- 首頁 >
- 技術交流
淺談電站管理與效益
來源:本站 訪問量:30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9-28 14:00:00
水電站管理的目的就是使電站的設備和建筑物保持完好狀態(tài),能隨時投入正常運行,達到“安全、經濟”和“多發(fā)電、少損耗”的要求。以安全管理為基礎,以經營管理為中心,以設備管理為重點,以隊伍管理為保證,實現“責任到位、操作到位、監(jiān)督到位”,“凡事有人負責、凡事有章可循、凡事有人監(jiān)督”。
發(fā)揮水電站經濟效益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管理、技術經濟管理、設備檢修管理和運行值班人員的崗位技術培訓。為此,筆者建議我公司所屬水電站的技術管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。
一、建立健全技術組織管理制度
(1)電站應實行分級負責管理,責任到人。建立技術信息的收集,事故及故障分析、整理、反饋制度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術經驗交流,工作總結,技術革新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。組織有關專業(yè)技術人員對活動成果進行分析、歸類并進行技術攻關。
(2)建立設備運行、維護、檢修的統計分析制度。建立健全各項制度,加強技術管理對設備的運行狀況、檢修及事故或故障等進行統計分析,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,減少設備損壞率,起到增收節(jié)支的作用。
(3)水電站的技術質量是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的保障。技術參數等記錄其驗收內容應包含檢修項目、更換設備名稱、數量、部位。質量評價以及檢修人員、驗收人員簽名。并提交設備檢修記錄、試驗報告及大修總結報告等資料,分類歸檔保存。
(4)技術檔案管理。技術檔案應由專業(yè)人員負責管理,確保其資料的完整性、系統性、準確性,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歸類有關文書數據、圖表,機組的原始數據資料(設計、施工、安裝、調試、試運行記錄、設計文件圖紙資料、運行、檢修、試驗、檢驗記錄等)。特別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、車間、班組的數據,并將其分類匯編歸檔,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文檔查閱制度。
(5)組織專業(yè)人員認真編寫有關運行規(guī)程《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規(guī)程》、《電氣設備運行規(guī)程》、《水工建筑物運行規(guī)程》;并嚴格按規(guī)程執(zhí)行,定期對運行人員進行考核、考試。
二、加強運行管理,完善管理制度
(1)根據國家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和有關規(guī)程,結合本廠的實際制定《安全生產管理崗位責任制》、《生產事故調查實施細則》、《生產管理辦法》、《電廠及變電站通訊中斷事故處理辦法》、《反事故措施計劃》、《工作票、操作票簽發(fā)制度和工作許可制度》等以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。在運行中嚴格執(zhí)行“兩票”、“三制”(操作票,工作票,交接班制,巡回檢查制和設備缺陷管理制),做好設備運行記錄,改正不良的習慣操作行為。同時還應建立運行分析制度,即對運行中通過儀表指示、運行紀錄、設備巡檢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種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,及時找出產生各種問題和現象的原因、規(guī)律,并采取相應措施及對策。
(2)優(yōu)化調度提高效率。水電站在運行中應正確處理發(fā)電用水、防洪等關系,實行優(yōu)化調度。一是及時準確了解上游水文站的水文預報資料,并根據上游調節(jié)庫容下泄流量對來水量進行分析,作好次日負荷預測,確定運行方式;二是合理利用電站有效庫容,盡可能提高上游水位運行;三是利用豐枯、峰谷電價政策,盡量做到早晚高峰多發(fā)電,提高綜合電價水平;四是機組的組合運行方式,按效率高、耗水低優(yōu)先的原則,保證機組在高效區(qū)運行,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。五是配合調度部門做好經濟運行方案,并要充分利用水資源,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電站發(fā)電效益。
(3)抓安全促生產,安全生產以人為本。水電站技術管理工作應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,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制度,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強有力的制度來約束人。用安全規(guī)章制度約束人,用事故教訓教育人,以獎優(yōu)罰劣激勵人。在員工中形成“抓安全就是抓生產的綜合性治理”,從而使員工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。
三、加強維護檢修管理
水電站設備檢修是保證機組安全、經濟運行,提高設備可用系數,提高電站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,是設備全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水電站的維護及檢修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,切實做到“應修必修,修必修好”,切忌“硬拼、硬撐”。為了提高檢修效率、效果與技術水平,建立專業(yè)化的檢修團隊是非常必要的。檢修管理的標準化、信息化。隨著計算機技術、仿真技術、管理科學的發(fā)展,其相關理論與技術逐漸在水電站設備檢修中得到逐步應用,形成了設備檢修相關的仿真培訓系統、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(yè)化輔助工具,給設備檢修的信息化、標準化管理帶來便利,提高設備檢修的質量控制水平與效率。在“質量第一、安全第一”的前提下,結合本站實際進行挖潛,技術更新,總結和改進工作。逐步把恢復設備性能轉變到改進設備性能上來,延長檢修周期,縮短檢修工期,保證設備的檢修質量。
四、加強職工培訓,提高整體素質
小水電站雖小但仍屬技術密集型企業(yè),對人的素質要求并不低。電站規(guī)模小,機組容量小,人員少;檢修人員身兼電氣、機械檢修兩職,有的站甚至沒有檢修工,設備檢修時才抽調運行人員出來參加檢修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電站已廣泛應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,現有員工缺乏應有的知識,在工作中感到吃力。所以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,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是小水電站發(fā)展的必由之路。注重技術培訓,加強技術管理,引導員工觀念,以電站為家。技術培訓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:
(1)派員工參加省市級水電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專業(yè)培訓班;(2)利用每年冬閑時間舉辦水電技術短訓班;(3)采用請進來的辦法與省市內院校聯合辦學,采取函授與面授相結合,使員工能在理論學習中工作,在工作實踐中提高;(4)請其他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傳幫帶的方式進行。
綜上所述,應堅持發(fā)展與管理并舉的方針,以經營管理為中心,以隊伍管理為保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,實現“四個到位”——認識到位、責任到位、操作到位、監(jiān)督到位,促進電站管理逐步達到規(guī)范化、制度化、標準化,從而推動公司事業(yè)健康、協調、穩(wěn)步前進。
發(fā)揮水電站經濟效益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管理、技術經濟管理、設備檢修管理和運行值班人員的崗位技術培訓。為此,筆者建議我公司所屬水電站的技術管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。
一、建立健全技術組織管理制度
(1)電站應實行分級負責管理,責任到人。建立技術信息的收集,事故及故障分析、整理、反饋制度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術經驗交流,工作總結,技術革新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。組織有關專業(yè)技術人員對活動成果進行分析、歸類并進行技術攻關。
(2)建立設備運行、維護、檢修的統計分析制度。建立健全各項制度,加強技術管理對設備的運行狀況、檢修及事故或故障等進行統計分析,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,減少設備損壞率,起到增收節(jié)支的作用。
(3)水電站的技術質量是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的保障。技術參數等記錄其驗收內容應包含檢修項目、更換設備名稱、數量、部位。質量評價以及檢修人員、驗收人員簽名。并提交設備檢修記錄、試驗報告及大修總結報告等資料,分類歸檔保存。
(4)技術檔案管理。技術檔案應由專業(yè)人員負責管理,確保其資料的完整性、系統性、準確性,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歸類有關文書數據、圖表,機組的原始數據資料(設計、施工、安裝、調試、試運行記錄、設計文件圖紙資料、運行、檢修、試驗、檢驗記錄等)。特別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、車間、班組的數據,并將其分類匯編歸檔,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文檔查閱制度。
(5)組織專業(yè)人員認真編寫有關運行規(guī)程《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規(guī)程》、《電氣設備運行規(guī)程》、《水工建筑物運行規(guī)程》;并嚴格按規(guī)程執(zhí)行,定期對運行人員進行考核、考試。
二、加強運行管理,完善管理制度
(1)根據國家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和有關規(guī)程,結合本廠的實際制定《安全生產管理崗位責任制》、《生產事故調查實施細則》、《生產管理辦法》、《電廠及變電站通訊中斷事故處理辦法》、《反事故措施計劃》、《工作票、操作票簽發(fā)制度和工作許可制度》等以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。在運行中嚴格執(zhí)行“兩票”、“三制”(操作票,工作票,交接班制,巡回檢查制和設備缺陷管理制),做好設備運行記錄,改正不良的習慣操作行為。同時還應建立運行分析制度,即對運行中通過儀表指示、運行紀錄、設備巡檢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種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,及時找出產生各種問題和現象的原因、規(guī)律,并采取相應措施及對策。
(2)優(yōu)化調度提高效率。水電站在運行中應正確處理發(fā)電用水、防洪等關系,實行優(yōu)化調度。一是及時準確了解上游水文站的水文預報資料,并根據上游調節(jié)庫容下泄流量對來水量進行分析,作好次日負荷預測,確定運行方式;二是合理利用電站有效庫容,盡可能提高上游水位運行;三是利用豐枯、峰谷電價政策,盡量做到早晚高峰多發(fā)電,提高綜合電價水平;四是機組的組合運行方式,按效率高、耗水低優(yōu)先的原則,保證機組在高效區(qū)運行,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。五是配合調度部門做好經濟運行方案,并要充分利用水資源,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電站發(fā)電效益。
(3)抓安全促生產,安全生產以人為本。水電站技術管理工作應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,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制度,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強有力的制度來約束人。用安全規(guī)章制度約束人,用事故教訓教育人,以獎優(yōu)罰劣激勵人。在員工中形成“抓安全就是抓生產的綜合性治理”,從而使員工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。
三、加強維護檢修管理
水電站設備檢修是保證機組安全、經濟運行,提高設備可用系數,提高電站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,是設備全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水電站的維護及檢修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,切實做到“應修必修,修必修好”,切忌“硬拼、硬撐”。為了提高檢修效率、效果與技術水平,建立專業(yè)化的檢修團隊是非常必要的。檢修管理的標準化、信息化。隨著計算機技術、仿真技術、管理科學的發(fā)展,其相關理論與技術逐漸在水電站設備檢修中得到逐步應用,形成了設備檢修相關的仿真培訓系統、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(yè)化輔助工具,給設備檢修的信息化、標準化管理帶來便利,提高設備檢修的質量控制水平與效率。在“質量第一、安全第一”的前提下,結合本站實際進行挖潛,技術更新,總結和改進工作。逐步把恢復設備性能轉變到改進設備性能上來,延長檢修周期,縮短檢修工期,保證設備的檢修質量。
四、加強職工培訓,提高整體素質
小水電站雖小但仍屬技術密集型企業(yè),對人的素質要求并不低。電站規(guī)模小,機組容量小,人員少;檢修人員身兼電氣、機械檢修兩職,有的站甚至沒有檢修工,設備檢修時才抽調運行人員出來參加檢修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電站已廣泛應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,現有員工缺乏應有的知識,在工作中感到吃力。所以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,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是小水電站發(fā)展的必由之路。注重技術培訓,加強技術管理,引導員工觀念,以電站為家。技術培訓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:
(1)派員工參加省市級水電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專業(yè)培訓班;(2)利用每年冬閑時間舉辦水電技術短訓班;(3)采用請進來的辦法與省市內院校聯合辦學,采取函授與面授相結合,使員工能在理論學習中工作,在工作實踐中提高;(4)請其他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傳幫帶的方式進行。
綜上所述,應堅持發(fā)展與管理并舉的方針,以經營管理為中心,以隊伍管理為保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,實現“四個到位”——認識到位、責任到位、操作到位、監(jiān)督到位,促進電站管理逐步達到規(guī)范化、制度化、標準化,從而推動公司事業(yè)健康、協調、穩(wěn)步前進。